close

在組織中,常會發現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,卻被擱在那裡很長的時間沒有被處理?當主管靜下心來,聽負責這項工作的員工的想法與心聲,常會發現員工自己最清楚問題、也知道怎麼解決問題。然而,是甚麼原因影響員工沒去解決問題呢?是把問題當成習以為常,看不到問題的存在?還是因為員工只被要求接受命令,沒有被要求負責解決問題?或是因為問題跨越幾個部門,員工無法找到直接負責的解決人員?還是因組織溝通不良互信不足,產生組織的內耗遮蓋了問題?

 

「我在公司做了廿多年了,出勤紀錄一向良好,還得過許多獎項。」一位工人說:「我熱愛這家公司,他能讓我的小孩讀大學,讓我有很好的生活品質。但是有件事我不吐不快。」

 

「我負責操作一部昂貴的機器,工作時需要帶著手套。而我一個月會用壞好幾雙手套。但是,為了換一雙新的手套,我必須找到人代班,如果沒人可以帶班,那我就必須關掉機器,然後走到很遠的另一棟樓的供應室去,填寫申請表。」這工人越說情緒越激昂。

 

「然後,又必須在工廠理四處找到監工或領班一級以上的管理人員簽字批准。接著,再送回簽好字的表格到供應室,這才能領到一雙新手套。通常,這需要花掉我一個小時的工時。」這工人幾乎用吼的說:「我覺得這太蠢了!」

 

坐在會議是前端的工廠總經理說:「我也覺得很蠢,但是我們為甚麼要這樣做呢?」此刻大家面面相覷,也急於知道答案。很長的寂靜之後,會議室後端傳來一個蒼老的聲音:「因為,1973年時,我們曾掉了一箱手套。」

 

「把手套箱放在工廠裡,讓同仁們便於取用。」工廠總經理下令,問題解決了。但離問題的發生,已經超過了十五年!

 

也許,你會覺得這麼簡單的問題,居然不可思議的存在了超過十五年。但這卻是在1988年開始推動合力促進的時候,發生在美國奇異工廠裡的實際案例!

 

故事中換新手套流程會被建立,在當時一定有個必要的理由。只是,甚麼時候這個必要的理由變成了愚蠢的行為?是事過境遷,原有條件改變了?(比如手套的成本與價值感、對生產力定義的改變。)還是管理工具改變了(如電腦與網路),但還在沿用過去的管理習慣與思維?或是A認為合理必要的流程,在B看來卻是愚蠢無比的問題,而兩個部門或兩個人沒有對話溝通,不但問題沒解決還造成組織內耗不已?

 

以企業經營領導的高度看,更換手套的流程說明了甚麼樣的管理心態?是以手續管理突顯主管的重要性?是不願意賦予員工可以自主做決定的權力?是不相信員工會自我管理的工作能力?還是原本就對人性的不信任?在這樣心態下的工作環境,會有甚麼樣的感受?員工工作的士氣會是如何?生產力與品質的水平又會是如何?

 

可以當著工廠總經理的面把問題一吐為快,而且當場得到解決,員工又會有甚麼樣的感受?是覺得被尊重?意見被接受也解決了問題,而有貢獻與成就感?會覺得有能力,可以讓一切不一樣?激發更多的參與感,成為自己工作的經營者?這樣的工作環境,士氣會是如何?對於生產力與品質又會是呈現出甚麼樣的成績單?

 

「廿五年來,你用薪水交換我的勞力。」一位家電工人說:「其實,你也可以同時取得我的智力,而且不必多花一毛錢。」他對奇異推動「合力促進」以清理問題、解決問題,讓員工更有生產力、讓流程更簡單俐落,所隱含在背後深度的組織動力與人性需求做了最佳詮釋。

 

回到你的業務或組織體制中,有哪些類似這個換新手套的問題造成你的痛苦?特別是審核流程、報表、會議、與評估方式?你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?你的員工是如何看待的?其他部門又是如何看待的?你們之間,是如何間交換對這些問題的觀點?如何保持對話的暢通無阻?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甚麼?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如何產生的?

 

在你解決問題的同時,你的努力產生了哪些有效果?只是消除了不必要的工作?還是建立了新的運作機制與工作範例?同時,是建立同仁間與部門間的相互信賴?還是賦予員工解決問題的權力,激發了深度的參與感?更進一步,是發展了生生不息的清理問題、解決問題的機制?還是讓企業變革的動力深入到組織的每一階層?

 

如果,要讓這些解決問題的效果全部同時出現,你將怎麼做?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變革 解決問題 內耗
    全站熱搜

    群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